不可思议密码感

日本动画片色彩 异世界攻略 希望之雨 未来世界 语言之力 色彩 混沌道源大道網站http://www.ht-daoyuandadao.com/index.php倘若您遇到不如意或困難不能解之事免费的联系混沌道源大道網站e-mail信箱:daoyuan999@gmail.com

道 典nvcnvc10140 学佛不要执着于感应 详解“如来藏”净空 - 土豆网 慧律 - 土豆网

净空 - 土豆网 http://www.soku.com/t/nisearch/%E5%87%80%E7%A9%BA


慧律 - 土豆网 http://www.soku.com/t/nisearch/%E6%85%A7%E5%BE%8B



学佛不要执着于感应
圣严法师:

神 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 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生,从佛教的立场而言,从 来也不否定,可是并不重视。

   如果有人有了少许的神秘感应,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那是不正确的。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无相而有力,那就是随机应化的感应作用。但是 他们不会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做为他们的使者和代表,神应无方,感而遂通,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 而表现,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

   假如有人,不论僧俗、不论佛教徒或外道徒众,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利养、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显异惑 众。他们虽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灵验,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所以,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也不得信赖表现这种现象的人。

  从佛教的史传所见,只有释迦世尊是佛,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如果自称是佛,不论是佛的什么身,都是大妄语,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现象。表面看,他们是行道救人,事实上是惑乱人心,鼓励社会大众不从事实际的努力,只求幸致的福佑。

   至于菩萨也是一样,历史上的菩萨,在佛的时候,只有弥勒,说他是在五十六亿万万年之后,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并非历史人 物,而是由佛介绍而知的大菩萨。另外如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印度的大乘论师,也是后人依据他们的大乘言行,尊敬他们为菩萨。又如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 被后人称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称尚是信位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被称是阿弥陀佛化身,那也不是他个人的自述;九华山的地藏,是新罗的王子出家,法名为地 藏,后人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亦非他自称是地藏菩萨。所以,正信的三宝弟子应该看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也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但他们是凡夫的身 分。

   如果这些自称是佛菩萨化现的人,能说出你的过去,指示你的未来,甚至于知道你和你的关系人的历史背景,并预言你们未来的发展,也不应为其所惑。鬼神都有 这种力量,如果你自己以持咒、修定的努力,也会达到这种目的,但那也不是神通,而是咒力、鬼神的感应,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结果,最多是定力的现象。因此, 这种人谈未来未必正确,说过去也不会比你自己知道的更为清楚,对过去世那就更渺茫了,准确性到什么程度,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凡事不能违背因果,一定 要发生的事,鬼神帮不了忙,预知于事无补,只有善恶勤惰的因缘可以改变;若非大善大恶,不能改变定业、定果,只要尽心尽力,为善去恶,行佛所行,言佛所 言,学菩萨所学,未来的命运就操之在己。

   在人类的一千个人之中,大概有数人,由于过去世的修行力和由于他们是来自有福德的神道,所以有与生俱来的预知力及回忆力,知未来、知过去,在儿童时代特 别显著;成年之后,如果生活繁忙和不加理会,这种异能就会渐渐退失;如果蓄意培养和顺其自然,也会成为感通鬼神的媒体,而被称为灵媒或巫者。

   现代人由于知识的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神秘能力的人,现在多半能够运用逻辑和似是而非的科学观点,来说明他们的原理。运用佛学知识、佛教名相,向 大众诉说他们神秘力量的实质,而且以神鬼的启示所得的所谓修行方法,称为密法、大法、无上法,用以教导他人修行,也能获得神秘的感应,的确也产生若干的效 用。

   不过有个共通的后遗症:所谓请鬼容易送鬼难,一旦使用类似的方法且产生反应之后,就必须受神鬼力量的控制,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轻者从表面看还如常人, 重者就会变成精神不稳,心态不正,从言语、谈吐和眼神都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态。如果希望脱离控制,往往心不由己,身不由己。如果意志力强,发觉已经误入 歧途而想抽身,也会经历一番精神和肉体的煎熬,往往延续到一年、两年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要那些相当深入而沉醉于神秘经验的人脱离歧途,回向正信的佛教,不 是不可能,却是相当不容易,这是非常不幸的。

  有人虽不自称是某佛菩萨的再来,却宣称直接传承于某佛菩萨的教导和印证,这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修行禅定,在定中显现神秘境界;第二种是在梦中显现的梦境;第三种是在清醒状态听到或见到的降神现象。

   如果是在定中,一定不是深定,深定非有心、非无心、非有境界、非无境界,不会有佛菩萨出现的情境;这种定境,应于属于类似做梦的状态。人在睡熟而将醒未 醒之际会做梦,将要入睡之前也会做梦,但两种梦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比较清醒、清楚,后者比较混乱。同样地,定中所见境界则是在散乱心未除、统一心未现,但 已经失去现前境界的觉受之时,内心的妄念所造成的一种反射作用。所以,定中所现和梦中所现的佛菩萨,往往并不是来自心外。

   另一种类似灵媒所见的降灵现象,是神鬼幻现为佛菩萨形象或者自称是佛菩萨的声音,以光影和音感的幻境当做佛菩萨的示现,如果不具佛法的正知正见,极容易 受到这些鬼神的愚弄,而成为鬼神表现灵力的工具。虽然佛经中也说,佛法可由鬼神、天仙等说,如果不与三法印相应,那就不是佛法而是外道。一般的鬼神,假借 佛菩萨的名号,所说的种种,虽然也用若干佛学的名词,他们的层次仍不能脱离欲界鬼神的范围。所以,是否属于佛法,应该用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槃寂静来印证,这是除烦恼、去执著的。


   在《楞严经》、《摩诃止观》等都曾详细地讲到什么是魔境而非正境。这就是为什么禅宗重视传承的原因了,从达磨祖师开始,代代以心传心,而戒律也强调戒体 的师师相承;虽然后代有无师而自证,但至少应该与经教相应,与正统的佛法不相违背。有明师求师证,不遇明师则当求经证。否则,纵然自称是佛的弟子,或自己 认为是佛教的一支,本质上,还是附佛法的外道。【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不光藏传佛教要依止上师、善知识,汉传的禅宗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上师、善知识的引导 下,才能无误地”明心见性“】

  所谓鬼神,如果他们传播的是正信的佛法,那就是护法神,也可以说是佛菩萨的化现。所以,是否合乎正统的佛法,不在于用鬼神的名字或佛菩萨的名字来说法,而是在于他的知见是否正确,也就是不因人废言,也不因名而不辨邪正。


---------------------

详解“如来藏”
慈诚罗珠堪布:



  “如来藏”的内容,在以前的开示中一直没有涉及,其它的内容如“无我”、“空性”、“因果”都讲了一些,但从来没有讲过“如来藏”的内容。今天简单地讲一讲“如来藏”。



  “如来藏”的见解很重要。因为它是显宗最顶峰的见解,即显宗没有比它更高的见解了。麦彭仁波且等高僧大德认为“如来藏”的《宝性论》是显密结合的一种经典,也就是说,“如来藏”既可以归于密宗的范畴,也可以归于显宗的范畴。所以这个很重要。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公开地三转法轮。第一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人无我”,以及“因果”的存在,为我们阐述了虽然“我”是不存在的,但因果相续的循环却 无欺存在的理论等等内容。第二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空性的见解,即不论是有情世间,还是外境的山河大地,都是不生不灭的空性。第三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 “如来藏”的内容,即一切法虽然不生不灭,但不是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这就是“如来藏”。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器官就无能 为力了。而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舌。譬如当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来源于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 出结论:思维的依据来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来藏”、“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 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 我们以肉眼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舍论》中却认为: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 也告诉我们,桌子是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银河,认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 观察,就会发现银河并非一片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同理,平时我们看到的极其坚固的金钢石,也不是没有缝,也是由很多微尘组成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而且,对于眼睛而言,事物若太远太近太大太小,眼睛都 会看不见,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须与所观察的事物配合好后,才能看得见。所以说,眼睛所见非常有限。我们的肉眼连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 “空性”呢?所以,相信眼耳鼻舌,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佛经中曾讲过:一名具有有漏神通的外道修行人,在一个车轮般大的圆圈中,所能看到的众生数量,可以和我们普通人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众生数量相 比。阿罗汉或初地以上菩萨在一个车轮般大的圆圈中,也能够看到外道修行人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所有东西。然后随着修道层次,依次往上类推,修行层次 越高,所能观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那么多的众生。



   可以举显微镜的例子来稍稍说明一下。若以肉眼看手掌,看不到其中的生命,而显微镜却可以,这个情况你们比我还清楚。但是,显微镜也只能暂时并且有限地弥 补一些眼睛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却于事无补。与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显微镜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修行人所见的境界,可以远远超越显微镜为人类所提供的 视觉范围。而且,这些所见的境界并非幻觉,而是确凿不移、颠扑不破的事实,但我们凡夫却看不出来。



  所以,企图用我们的肉眼去观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相,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加上显微镜镜片的帮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时我们眼耳鼻舌之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幻觉,这些器官看不到什么东西。



  二、证悟如来藏的方法



  “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比如我们看到经中描绘“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由琉璃珠宝所组成,但什么是琉璃珠宝呢?我们就没有概念,只好心想:可能和商店里的差不多吧。又比如我们 提到甘露,也只能说是比矿泉水还好喝的东西,用其它语言和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其作用范围的有限性所致。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那么“如来藏”的论点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为解决这个疑问,佛经里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人问什么是月亮?回答时,即可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回答他 说:这就是月亮。那人若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看,即可看见月亮。实际上手指有没有具体指着月亮呢?月亮与手指距离相当远,又没有办法捅着月亮清清楚楚地指 给人看。“指月”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只要通过这个方法,使人能看见月亮就可以了。



   同样地,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看得见、摸得到 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但是佛有办法。办法就是首先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 翻掉。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 “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三、证悟如来藏的本体大空性的真伪



  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很简单的,“有”、“无”、“非有”、“非无”这四点,可以涵盖所有的思维。将这四点完全打破以后,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再没有别的观点了,这就叫“证悟空性”。



   对此也曾有过理解出错的公案:以前禅宗的摩诃衍法师来西藏弘扬禅宗,曾在西藏引起极大的争论。并不是藏地不接受禅宗的法,禅宗的法其实是非常好的法,但 依照西藏历史的记载,摩诃衍讲禅宗的法时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仅仅是西藏和印度人的观点,当时汉传佛教的描述与此大相径庭,我们暂时不去论述谁是谁非, 只根据西藏历史的记录描绘他所提出的观点。



   他说无论“有”、“无”、“善”、“恶”都不要想,“非善”“非恶”也不要想,一切都放下,放下以后就解脱了。若不能放下而去行善造业,就会在轮回中流 转。因为取舍善恶是下等根基人的修法,而上等根基的人则应全部放下,什么都不想。这种道理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求暂时放不下的也非得要放下, 这是不对的。说放下就放下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放下需要某种有力的方法才能实现,没有方法是不可能放下的,所以说只讲放下不讲究方法是不对 的。



   摩诃衍所说的“放下”、“不要想”,如果真是仅仅不思而没有悟性的话,那其实还是在想,想的什么呢?想的就是“不要想”。心里想着“不能思维”,其实内 心还是在思维。这样做只不过在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这种观点不对。汉地寺庙现在的修行人,如果修的是真正的禅宗,那十分了不起,如果修的是不思的观点,那 就十分危险。



   前面所讲的打破、推翻原有观点从而证悟空性是《中观》的见解,而仅仅不思的观点不是《中观》的见解。这二者从词语语气上不易鉴别。《中观》的观点,是观 察“有”“无”“生”“住”“灭”等等,当观察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深体会到原来“有”“无”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佛经上称之为“增上安立”的东西。



   “增上安立”就是指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 “有”而不当作“无”等等。然而现在事实却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原来所想是一回事,但是现在证悟之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二者之间有天地之 别!概念都不一样。这种“深深的体会”叫“初前期证悟”,可以称之为“证悟了”“开悟了”。但开悟是分层次的,并非指成佛。证悟就是开悟,但开悟不一定指 成佛。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指用智慧去 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 “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 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四、进入如来藏的几种方法之区别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1)首先有推理的方法, 这个方法常常易于理解;(2)在密宗中有修气脉明点的方法,也能进入这种状态,而且还比较快;(3)还有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特别是大圆满所讲的上师的 加持和窍诀,也能同样进入这种状态,而且可以飞速进入,这是最快的速度。



   这三种进入方法,第一种是《中观》的思维方法,这是最慢的,但比较踏实;修“气脉明点”速度中等,但有些危险性,因为气、脉轮和人的思维有密切关系,若 修不好则精神都会不正常,会遗患无穷;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就可放心大胆地修习;第三是上师的诀窍,出错少,危险小,没有弯路,并且收获大,见效快,但是需要 无伪的信心,没有信心是不行的。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进入这种“不可言不可说”的状态。



  五、万法不离如来



   当我们生而为人,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如“上”、“下” 等概念,而“如来藏”的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 光明”。它们并不是在身体内存在的一个东西,并不象计算机里面有软件一样。密宗里讲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从无始以来,它就从来没 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除了不作梦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24小时中,在我们的头脑里不停地产生着“善”“恶”等念头。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从“如来藏”中出来的,它现在住在“如来藏”中,以后毁灭时也消失在“如来藏”中。



  《宝性论》中有一个比喻,就是以世界来比喻心。世界最初不存在,虽然世界产生的原因有种种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而尚未加以证实。世界从太空中产生,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后也必将毁灭于太空之中,并没有到其它地方去。这就说明世界来自于虚空,安住于虚空,毁灭于虚空。



  同样,我们的每个念头也是来自于法界,安住于法界,消失于法界。这是根据佛的引导了解来的,也是无以数计的成就者所证实了的,并非如外道所说是上帝创造的,因为这些观点无法证实。



   虽然凡夫人对此难以理解,但成就者是亲自体会过的,修行人是通过慧眼而非肉眼来体会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过这条路,有过这种体验。比如从未品尝过糖的人 无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过比喻,告之甜味类似于牛奶,但这并不能准确表达甜味。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亲自品尝糖的味道。正如禅宗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 知。”



   每一个念头,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是有差别的。但从修行人,特别是从大圆满修行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来藏”。从实质上讲,这一切并无差别。所谓差别, 只是由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因为心的能力比物质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物质,反之,物质却很难完全驾御心。比如:以前有位印度婆罗门认为,火是很可怕 的,但当他看见火中生存的火老鼠后,从此改变了看法,并由此得出如下结论:一切都是不一定的,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都是相互观待而存在的。



  同样,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产生的,所以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如来藏”则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我们进入那种状态,就能解脱,就能“当下成佛”。如果不能进入,则永陷轮回。



  但所谓“当下成佛”,也并非一刹那间成佛。在密宗以及显宗较深入的部份中,宣讲“心的本性是佛,除佛以外别无它物。”很多居士也常说“佛祖在心上”,意即心的本性是佛。



   但是,心除了本性之外,还有其它不利的东西。正如大海除了浩淼宁静的海水之外,还有势不可挡的惊涛骇浪一样。虽然心的本性是佛,但针对未证悟者而言,心 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如果已经证悟,则无本性和现象之分。所谓“胜义”、“世俗”、“地道”等概念,也是针对未证悟者之分别念而言的。



   心的本来光明为“基”,因为一切法皆源自于它,所以称之为“基”。进入这个状态叫“趋进”,进入状态且不离开叫“修法”,“修法”也可称之为“道”。彻 底进入不再返回叫“果”,“果”也就是证悟。 “如来藏”包含了“基”、“道”、“果”,“基”、“道”、“果”也即心的本性。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水冻结为冰,冰融化为水。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H2O。如果温度高于0℃,则只有水而没有 冰的存在;如果温度低于0℃,则除了冰以外没有水的存在。因为温度不同,就有水与冰的不同显现。同理,众生与佛的本心同为如来藏,因为无明遮障,就显现为 有烦恼的众生;因为远离了无明的垢染,就称其为佛。在佛的境界中,没有无明烦恼的纠缠;而饱受烦恼折磨之苦的众生,也无法理解自心即佛的道理。然而,从本 质上讲,二者的却不分轩轾,皆为佛。



   在显宗的经典中,认为成佛的道路极其遥远,要经过三个阿僧祗劫,也就是三个无数大劫,那是超越常人的思维、极为漫长的时间。但密宗却认为,心的本性就是 佛,我们与佛并没有距离。只要进入那种状态,佛与众生当下融为一体。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也提到此理论,他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当然,如 果因为修行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这种境界还会失去。但通过修行,必将达到佛与众生无二无别,永不分离的境界,这就叫成佛。



  所以,从密宗的角度而言,佛与众生仅隔着一道窗帘,修习的方法也极为方便迅捷,拉开窗帘,即可成佛。所以,成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的。这就是密宗,特别是大圆满的殊胜之处。



  六、众生平等



   虽然这种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体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体会过,就不予承认。佛经中宣讲,每个生命都具有“如来藏”,哪怕蚯蚓、蟑螂这样微小的生物也具有 “如来藏”。佛经中不认为人性本恶,可以说是 “善”。但这种“善”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烦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称之为“善”。如果蚯蚓、蟑螂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就 会发现自己也是“善”的。虽然其内心的显现比人简单,但也有“我执”,如果它们能放下执着,其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无有垢染的。没有任何执着就可称之 为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有众生的心都是一体的。



   如同一斤黄金,可以作成戒指、耳环等等各种各样的首饰,虽然外表形状千奇百怪,但其本质——黄金都是相同的。同样,从表面看,六道轮回形形色色,但从本 质来讲,众生心的本性是别无二致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他们心的本性也是如此,没有丝毫差别。所显现的差别取决于证悟与否,佛与众生的差别也就是证悟与无明 的差别。



  七、修如来藏的法器



  但修学密宗,也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作为凡夫,即使条件具备,也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而不能揠苗助长,妄想瞬间成佛。



   《宝性论》是半密宗半显宗的法,它告诉我们佛与众生仅有“执着”的距离,一经打破,众生即可成佛。为破除执着,密宗就会采用种种方便法门。因此,修行密 宗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若没有这些承受能力,则会更麻烦。比如“誓言甘露”,虽然常人无法接受,但它就是为了打破干净不干净的执着。与之相比,显宗因 为没有这些方便,所以成佛的速度很慢。



  正如生病时,以动手术的方式治疗则通常较快,而吃药打针等保守治疗的方法则较慢。我们知道,动手术治病虽然快,但如果身体基础不好则会死掉。若身体条件不具足,则须慢慢吃药解决病痛。



  显宗修持常人能够接受的观点,而密宗却推翻了我们原来的一切观点,大多观点行为都与常人背道而驰。虽然从外表上看,密宗使用了一些凡夫无法理喻的方便,但实际上却很有用,它能强迫我们丢掉原有的、固定的分别念,达到迅速成佛的目的。



  如果条件具足,就会很快,很方便,易如反掌地达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这并非信口雌黄、凭空杜撰,而是凿凿有据的。汉地六祖慧能证悟的方法很简单,一些藏地高僧大德的证悟也很方便。虽然普通人从中是看不出任何因缘,但密宗的修持方法的确当下即可证悟。



  证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足对金刚上师和密法的信心;其次业障要清净,至少相对要少一点,最起码很粗大的罪业不能有;第三要具足资粮,最后要有善知识的引导。



  想证悟“如来藏”,修习包括大圆满、大手印等法门,如果有很好的根基,即使是忙碌的在家人也能证悟,甚至在乘公共汽车或上班时也可证悟。若无根基,即使皓首穷经,将全部经典背诵得一字不漏也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信心,一辈子也不行!



  只要修五加行,则全部资粮都可具足。只要坚持不懈,就肯定能达到莲花生大师的成就。关键是我们是否肯去实践。从佛说法到现在,有许多人都接触过佛法,却至今尚未证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去亲身操作、体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解脱。



   总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为他们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为根据,而产生的各种念头都要否定,让这些妄念的大 厦彻底坍塌、崩溃。如同遮蔽天空的云,只有被风吹散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蓝天。彻底放下后,就能见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指南针 电子书下载 推荐!上阳子金丹大要 电子书下载  道德经悟真篇上阳子参同契分章注晋真人语录清静经金丹四百字复命篇全真教文集南华经入药镜还源篇三丰祖师文集阴符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翠虚篇吕祖文集金碧潜通诀破迷正道歌紫清指玄集李道纯文集周易参同契海蟾还丹赋天来子青龙歌女丹合编参同契笺注海蟾还丹破迷歌天来子白虎歌白玉蟾文集参同契三相类醉思仙歌道阃元枢歌 西游真诠 上乘修真三要  修真十书 灵宝经

佛 典

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觉经 达摩大师四观行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 达摩大师破相论马祖大寂禅师百丈禅师临济禅师 达摩大师悟性论达摩大师血脉论  定慧之路  宗镜录


PNG图像格式

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洞玄金玉集渐悟集磻溪集仙乐集太古集清庵莹蟾子语录

金丹大要(道藏版)PDG

金丹大要(补充)PNG丹阳神光燦水云集云光集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晋真人语录 

 


重点推荐

& 孝诰

    孝为百善先,孝为万德源,孝为人之本,故学道不可不先学人,学人不可不先学孝。
    古人言孝之书亦不少了,但我认为从未有如此文所论之精辟,所述孝则之具体者,实乃堪称为古今第一孝文。我自一读之后,如受甘露之泽,受益非常。
    为适应各方人士阅读,利于普传,今择其精要,辑录于此,望各方善士大力传扬之。
    须要说明的是:此文无论是否为吕祖所作,均不影响其本身所蕴涵的重大价值,故读者不应以人辨文,而应以理辨文。

&    了凡四训 (电子书) 了凡四训网页    极具价值并令人信服的劝善之书。

其它经典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    大学章句集注
&    中庸章句集注
&    孝经
&    二十四孝
&    忠诰
&    孝诰
&    西游记箴言

&    围炉夜话
&    训世文
&    水石闲谈
&    天口篇
&   
通关文
&    去病歌
&    马丹阳修真语录
&    郝大通语录
&    文昌帝君阴骘文
&    太上感应篇

&   
酒色财气四调

 

&    福寿论

&    太上洞玄灵宝

&    修斋求道当奉十戒斋

&    初真十戒
&    妙林经二十七戒
&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    受持八戒斋文
&    思微定志经十戒

&    佛经格言集萃

&    陶渊明文集
&    列女传

&    三世因果经

&    绣云阁  由“三清弟子”提供(劝善入道类小说)
&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吕祖全书   

                        純 陽 呂 祖 仙 師 聖 像                                              料来源:道教金兰观                                              繁体中文版

  吕祖本传 (卷一) 前八品仙经 (卷九、十)
  后八品仙经 (卷十一) 五品仙经 (卷十二)
  三品仙经 (卷十三、十四、十五) 参同经 (卷十六、十七、十八)
  涵三语录 (卷二十八) 修真传道论 (卷二十九、三十)
  敲爻歌 沁园春 批注 (卷三十一) 灵宝毕法 (卷三十三)
  九品仙经 (卷) 下载《吕祖全书》    下载繁体中文版   

金丹大道     善缘网          大道论坛       

 

  TAOISM 2006